昨晚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史无前例的限制,降低支付平台的转账以及余额支付权限,提高银行在第三方支付中权重。其中无不透露出:第三方支付是风险,银行才是***安全。
重点应在第三方安全评估不应一刀切
诚然,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存在种种潜在风险,但铁哥以为这并不能是一刀切手段先定第三方支付的理由,原因也很简答,风险是可评估,作为监管部门的央行应该是树立行业标准,实现行业正常的优胜劣汰,而非此时的一刀切。
一刀切管理固然可以提高监管能力,降低执政风险,但其**的恶在于扼杀了创新机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氛围可能就此打破。此外,有人士以为此次意见稿只是降低了第三方支付余额支付的额度,对与银行账户对接的第三方支付影响并不大。但铁哥以为从操作流程上固然是如此,但对于多数不明真相公众而言,此意见稿必然对第三方支付空增几分不信任,用户流失创新从何谈起。
我们的监管部门此前一直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作为工作座右铭,工作时对行业的创新的鼓励远远低于风险的规避方面,即便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进行评估,确定行业黑白名单以促进行业创新,既可以解决风险问题,又可以鼓励创新,监管部门采取的却是视而不见。
我们的有关部门执政理念真是要调整了。
过分偏袒银行扼杀第三方
此次意见稿中,传统银行业马上要“抖”起来了:第三方支付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账户间转账必须通过银行完成,一方面是提高资金监管程度,而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此政策坐收“买路钱”(每次转账银行都要收手续费的)。
其实再想这其中又有两大漏洞:为何银行才是***安全的,为何互联网金融必须通过银行体系去完成交易?
当然监管者说法也固然冠冕,以为属于正规军的国有银行必然是***安全的,可此前多有发生的ATM假钞、许霆案以及账户被盗等等案件不仅不能说明银行都是绝对安全,且还有很大安全漏洞。换句话说,传统银行不仅在传统银行业的安全未到位,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之内其安全隐患更大。
在产品创新和安全***能都无法保障前提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正在不断被互联网金融企业蚕食。作为商业银行亲妈的央行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出台政策提高银行业在新形态下的话语权,为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发力争取时间。
可是银行业在互联网格局之下是真如扶不起的阿斗的,僵化的管理,责任的担当以及官僚体制下的创新动力不足,都是不可能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生存法则的。这也是为何官僚体制尤其严重的四大行***近在新型业务层面远远低于体制相对自由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主要原因。
监管机构要靠政策手段去维护银行业的利益,这一如意算盘或许真是要落空了。
证明“我是我”“互联网+”或成海市蜃楼
今年两会在总理的推动下,互联网+成为流行热词,各个行业都在努力与互联网融合实现全行业的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只是互联网+的一个缩影。
在互联网+格局之下,传统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努力通过创新手段去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而我们的管理层却未实现互联网+格局之下的管理思路转变,依然在用粗暴的管理手段去限制创新。
此次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将支付账户分为综合账户、消费账户两种类型。其中,综合账户需要面对面核验身份,或者用至少5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身份;消费账户需要至少3种方式进行交叉验证。这相当于要开支付账户,要么去实体网点面对面开户,要么找到5家或3家以上的权威机构进行交叉验证,包括公安网验证、银行卡验证、学历验证等等,来证明“我就是我”。
毫无疑问,这将严重限制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和低学历用户的使用,影响极大。
互联网金融此次被史无前例监管只是互联网+改造过程遭遇保守势力阻击的一个例子而已,我们可以想象,当其他行业出现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之后,也会遭到此类阻击,互联网+的口号或许只是镜中水月罢了。
此次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除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同***和担忧之外,铁哥以为作为普通人更应该考虑自身所在行业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监管,待事***发生自己头上之时,我们该如何面对?所幸此次只是征求稿,未来正式发布应该考虑当下的民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