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太效应?相信做营销的童鞋基本上都是知道的,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百度百科名片上是这样写的,“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好像又在扯理论了,这不是笔者的风格,好了下面我们就进入主题吧。
每当节***到来,各大商家都会进行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更是如此。今年六一儿童节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长都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去消费,就像男孩愿意为自己的***朋友去消费一样的。虽然笔者目前在供职公司的主要工作的是负责网站的整体运营与维护,但在6月2号我们进行活动的时候因为是星期天也就是加班的,所以我们是轮着来的,所以笔者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其实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是当地某妈妈网,这个网站在我们当地垂直行业是很有名声的。活动基本***况是:活动主题是长沙儿童乐汇,其主办方就是某妈妈网,协办方是一个数码城及十几家商家,商家中包括几家有电商成分的企业。由数码城提供其广场作为活动场地,其他十几个商家须向妈妈网缴纳600元活动组织费,并提供2o件价值为50-100元区间的特***礼品。而妈妈网主要借助它的平台和口碑出几个小青年而已。
笔者是一个比较善于观察的人,在活动发现没有一个妈妈知道或者想去关注那十几个商家的信息,在她们的意识里只有这次活动的举办方的那个妈妈网,妈妈网送给她们一个袋子个一个小气棒她们会保管地很好而不会丢弃掉。围观人数***多的还是妈妈网的大舞台,其他的协办方的展台却很少人问津,有的甚至几个小时下来没有一两个人去瞧一眼。在举办方展台处不断有抽奖或者**摇奖活动,虽然主持人说这个奖品是某某商家提供的,但所有在场的人们不会觉得这是某某商家给自己的实惠,她们只记得自己的礼品是妈妈网这次活动给的。我就觉得这些协办方好像是花钱凑热闹,来为主办方来添加人气并提供活动奖品。
活动后,笔者发现一个现象更加可以验证笔者上述观点。公司的客服在接受获得我们自己展位活动活动奖品的参与者加群消息的时候发现有写验证消息的基本都是“妈妈网”,她也很郁闷,所以跟我们抱怨说:为什么当天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去搞活动,而且现场那样强调我们的品牌但***后在她们眼里只有妈妈网,而好像所有的东西与我们无关一样。
虽然好像是一次跟营销理论没什么直接相关的关系,但原理上还是一样的。这个妈妈网在母婴这个垂直行业里已经做得非常成功了,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强者;而那些十几个协办方就算是我们这些有自己网站的企业也都是刚刚起步的,与之相比简直是蚂蚁与大象比,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弱者。在这次活动中,弱者提供了自己资金及人力的投入,而强者则只是一个平台而已;但***终的结果是强者收获的更多的关注者和更好的口碑,而弱者还是那么地默默无闻。
我们讨论到这里,好像大家看到笔者是一个瞧不起弱者的人,好像传递一个咸鱼永远是咸鱼的理论。其实不是的,今天在***后也就是笔者这篇文章***想说的,也是给大家传播正能量的。虽然马太效应确实存在,但并不是说弱者永远没有任何机会。就像这次活动一样,相比其他那些协办方,笔者所在的团队在这次活动中还算成功的。**,我们准备的都是我们公司产品中儿童的部分,直奔主题,而不像其他的公司把其所有产品都拿出来,结果没用一个主题,而且小孩也对那些不感冒,要知道这样的活动搞定了小孩就是成功都百分之九十五;第二,我们在我们提供给妈妈网集中提供给妈妈们的礼品是让他们自己拿我们的软件设计的,也就是让他们自己体验我们产品,而不是像某些商家提供一件衣服那样直接穿;第三,我们的团队做好了完善的追访记录,把所有参与我们展位活动的人的信息记录,并在活动结束后追访,趁热打铁。
就我所在团队与其他团队对比就知道我们这样做的效果了。我同事认识那天同样是协办方之一团队成员中的一个,她说他们那边虽然那天围观的人数还不算太少,但东西是送出去了,但好像没人再记得自己活动的东西是他们提供,只记得妈妈网了。而我们不同,因为我们的的产品就是个***化,就是让用户借助我们的软件去制作他们的的相册或者台历然后帮他们制作成实物交给他们,这样一来他们自己在动手,自己在体验我们产品的优点;***后的效果是,很多人愿意挤公交来我们办公地来取货并很耐心的学习怎么去使用,虽然上面加群只记得妈妈网,但经过我们之间的沟通后她们记住了我们良好的服务,记住了我们产品给他们带来的便捷,记住了69DIY这个品牌;而且很多人愿意除我们免费赠送的礼物之外去二次购买我们更贵的产品,并声称果断介绍同事或者好友来做这个。
***后笔者的结论是,在激烈竞争的营销活动中马太效应是必然存在的,但弱者只要通过良好的方式去运作,不说逆袭成强者,但至少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那份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