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天天果园几乎关闭了所有此前布局生鲜O2O的线下门店”的消息紧绷了那些想要开展或刚开始O2O转型之路的企业的神经。虽然官方称此次关闭门店的原因是为了对服务进行升级,但我们不难看出像天天果园这样的垂直领域电商的O2O之路并不平坦。
1、生鲜O2O业务一直被寄予厚望,在2016年之前,这个领域获得了许多资本青睐:2015年,“天天果园”完成了C轮7000万美元的融资,“五百家”上线不到一年也完成2500万人民币的融资,“***尚鲜花”获得了1亿人民币融资……就光我自己关注的公司中,成功获得融资的就超过了10家。
然而,在经历了团购、出行、订餐等领域的“烧钱大战”之后,被资本暗潮推动的生鲜O2O大战,没多久也开始出现各家疲软的状态,甚至倒闭。此前获得亚马逊2000万美元投资的“美味七七”,在今年4月份宣布倒闭,公司甚至发不出前一个月的薪水。而这个项目是亚马逊在进入中国10年来第二笔重大投资,亚马逊抱着弥补自身在中国生鲜业务短板的心来,却血本无归。
今年,除天天果园、易果网等公司之外,生鲜电商获得融资的消息已经相当少见,而去年很多拿到投资的生鲜电商今年也少有再次融资者。
2、烧钱背后,是资本市场头脑发热,任何一个领域的O2O都不是完全靠烧钱来取胜的。从行业到社会,好像一谈到O2O,大家都把重点放在“烧钱”上。过去市场比较热,大家对概念非常看好,顾不上考虑生鲜电商O2O这类公司盈亏平衡周期本身就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担心下手晚了就错过一个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项目。实际上,绝大部分生鲜O2O公司几乎拿不出盈利预期,一波钱烧完,只有死路一条。
在“廉价经济”向“品质经济”过渡的过程中,O2O公司的当务之急,是需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现在生鲜O2O的市场,你会发现平台上商品雷同、营销方式雷同、会员和客群也都雷同,所以抢占市场基本就是靠价格战,用户自然地养成了“只买促销,不买商品”的习惯。这是很可怕的,一旦促销少了,用户就会快速流失。不光生鲜O2O如此,对于每个做O2O业务的公司来说,当下***重要的是冷静观察,把自己的产品、运营、品牌等的内功去做好,做到极致。
不要迷恋O2O神话,O2O是这个“互联网+”时期的概念,回归到商业本质还是B2C,***终O2O这个词汇会被淘汰。当你的生活中所有需求的满足都来自于线上与线下充分的链接,O2O这个称呼是否还有必要?对于企业的经营,服务到人、消费给人的形态没有改变过。
企业O2O转型不单单是做个电商,而是用互联网打通运营的每个环节。其实“O2O”也好,还是“互联网+”,很多传统企业家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本质,***后被市场上各类舆论搞得晕头转向,许多还花了上百万、上千万的冤枉钱。其实转型要做的事***就是连接好线上与线下,把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和“服务后”业务,还有生产加工等等环节,用互联网工具打通,让你的客户和潜在客户通过线上线下的任何方式,都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生鲜O2O也好,还是其他O2O公司,行业洗牌是必然趋势,而市场较量之中,笑到***后的一定是把任何形式的“产品”做到极致的那一家——“互联网+工匠精神”才是每一家做O2O的公司必须具备的。